| 微信 : ozyoyodotcom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分享] 南京……南京……人性的 缺失 【ZT】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4229

帖子

29万

积分

社区元老

Rank: 40Rank: 40Rank: 40Rank: 40

积分
295260

终身荣誉勋章参谋勋章小红花财富勋章五星上将勋章OZyoyo Lover勋章狮子座勋章大厨奖杯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hina_doll 发表于 2009-5-26 17:31:56
559 4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看完《南京!南京!》一直无法平静,事实上在观看的过程中已经让我坐立不安了。我承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对这部电影抱着极大地幻想,幻想着陆川这个年轻而有特点的导演能带来一个真正的艺术巨片,一个真正引发思考的论题。我幻想着他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摆脱掉《寻枪》被姜文控制的阴霾,洗去《可可西里》那知识分子的酸味矫情。但是我挺失望,他是成长了许多,可是他骨子里中国电影人特有的粗糙还是大大方方的丢在了我的面前。也许是我的期望太高,但是他与贾樟柯在导演思想的把握上,还是相差甚远的。
陆川在我看来是一个说话带有年轻人特有的热情的那种电影人。他的话总能给我一种希望的感觉。 因此我一直认为他应该是很有思想,很有高瞻远瞩的气魄。可每次看他的电影,一种巨大的落差让我产生了巨大是失落感。
先夸两句,摄影风格我喜欢,自由式的肩扛和少数固定镜头相结合,画面有强烈的凝重感,黑白的对比更能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一种莫名的悲伤。和东京审判里面的一样,日本演员表演非常杰出,坏的入骨。
没办法再夸了,这部电影在情节的安排上都太偏商业化。或许算是对现代中国电影统一的商业娱乐化一种认同吧。前半段抵抗拍的不错,对中国人的屠杀和强奸拍的还算有冲击力。但是。。。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的负担,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非常非常的难拍,稍有闪失,就落得个“卖国贼”的骂名,有不少人这个说陆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不是卖国贼,呵呵,中国乱扣帽子的优良传统我相信在之后的千余年里都会继续传承下去。但是我必须承认的是,陆川的视点有着很大的问题。
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我看过三部,都是中国拍的,第一是很多年前的《屠城血证》,第二是初中看的《南京大屠杀》,第三就是这个《南京!南京》。《屠城》是共产党的宣传片,相当的经典。穷凶极恶的日本如同恶狼进了羊圈。只从事件肤浅的反应了这个灭绝人性的屠杀,第一部无可厚非。第二部《大屠杀》选用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写了一个日本女人理会子当时在南京的遭遇,可以看出是借鉴与那部著名的《辛德勒名单》,想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去描述那场屠杀,想表现对于两国人民都是巨大的伤害。无独有偶,《南京!南京》选取的是日本兵的视角为主要切入点。按照导演陆川的话来说,他想要表现出战争是如何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把人性的阴暗面放大。陆川说的很好,我当时很激动。这是个很深入的主体,在国内,至少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导演去讨论战争与人性的论题。我真希望这部电影也能想他说的那么深刻。可惜,他没做到,甚至还不如《寻枪》那男人的自尊表现的贴切。
我向来不喜欢说的面面俱到,因为那样,会很令人反感。我只想说,《南京!》这个主题,放到库布里克手里,可能是100分,放到科泼拉手里,可能是90分,放到斯皮尔伯格手里,可能是80分,放到姜文手里可能至少也有70分(不好意思,其实《鬼子来了》可以到85分呢)怎么到了陆川手里,就变成了60分呢?
南京的陷落,姑且不说是因为什么,我相信大家都同意一点,就是几千年封建的奴性导致了我们中华民族逆来顺受的悲剧。对于导演来说,画面是最重要的,而画面里的主体是最主要的,而南京城里,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和日本兵。抓住这两点,人物就有了。陆川抓了,我不太清楚他是否要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木讷呆板,或者鲁迅所说的麻木。当镜头打在不同人脸上的时候,我看到最多的表情就是没表情。偶尔有那么一两人表现的紧张,严肃。可在我看来,所有人都被陆川带上了“麻木”的面具。鲁迅当年在纪录片里看到的是人心的麻木不仁,所以才能弃医从文。可在陆川的电影里,我看到的是导演的失职。每一个特写扫过的中国人,都不是人,都成了木偶,而这不是真实的,是导演强迫观众接受的。麻木不是面无表情,不是内心无动于衷,要表现中华民族的麻木不仁,岂能是这么简单的拍摄就能交代的,看看刘烨面部表情和其他人是多么明显的不一样,而他最后临死前呆若木鸡的表情也许就是对旁边这些喊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士兵们最大的讽刺。中国如果一直这样,不亡才怪!对于日本兵的刻画较之过去有了一些提高,首次走进了侵华日军军人的生活,这点很好!但是,脸谱化得毛病依旧存在,陆川说要展现为什么人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会肆无忌惮的犯罪。但他说到没做到。我依旧不明白他要说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我的不经意,又或许是导演着重了笔墨在对中国妇女的性侵犯上无暇顾及日军在战争中变异的过程?在我看来,日军依旧是恶,这是骨子的仇恨,这是记忆中无法删去的仇恨。日本兵最后不得不按照导演的意图自杀谢罪才满足了那可怜的民族自尊心。太多太多的为什么,陆川都没有时间解释,浅尝辄止。在我看来,陆川在这里只是完成了导演的基本任务,却并没有对个人的内心世界深入研究和挖掘。演员是完成电影主体深化的重要道具,遗憾的是不仅是陆川,很多很多导演,都不自觉地把主演才当成了演员。
影片主要缺点还包括视角选择的不明确和不恰当,不明确是指选用了日本兵的视角,却又花精力去描写中国军人,范伟的家庭,和难民营多个视点,在我看来,陆川没有把握好几个视点的比重,跟《可可西里》的毛病一样,是流水账。这几个视角任何一个都可以深入刻画描写,多了反而不好把握。不恰当是指的在国内这样你一个环境里,侧重日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好奇,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导致网上说他”卖国贼的“论调。姑且不说是否偏激,这正好反应了此类主题斟酌之难。斯皮尔伯格曾经在电影《慕尼黑》中认真思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仇恨根结,最后也受到同族犹太人的的强烈抨击。没办法,不恰当不代表不对,而是考虑了很重的国家政治因素。不过如果是我,我会完全用日军的角度来描写,从日本人的眼睛里看中国人,会有什么结果呢?
在情节安排上,依旧是传统的线性记录,多方故事交叉,了无新意,虽说不上是失误,但是作为新时期的导演,是否应该在剧情上更加下功夫呢?参考一下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科泼拉的《现代启示录》同样是线性单情节,为什么能在艺术上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呢?他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比之陆川,是否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呢?
对于战争的认识,我们很多人出口成章,可是又有多少人经历了战争?在和平时期,对于战争的思考不应该只停留在片面的,事件的层面上。电影经历了10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早的社会讨论,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讨论社会与人,一直到了现代电影更注重发觉个体精神世界的研究,一直都是文明进程不变的方向。陆川走的没错,可是他走的很无力,很畏缩,很形式。我们总说好的艺术,要想冰山一样,水下的部分总要大过水面上的部分,意到笔不到,大音希声。可是什么时候陆川你才可以做到单情节多层面呢?希望你赶紧成熟起来,也希望我们能多出几个贾樟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菠萝咕噜肉 + 5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OZYOYO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沙发
IVANHAN 发表于 2009-5-26 20:34:21
板凳
笨小孩 发表于 2009-5-27 10:40:07
昨晚看完了,好严肃。。。
地板
菠萝咕噜肉 发表于 2009-5-28 21:52:05
下了 还没看 考完就看 很期待诶
5
petertang 发表于 2009-5-28 22:06:10
下了 还没看 考完就看 很期待诶
菠萝咕噜肉 发表于 2009-5-28 21:52


千万不要期待,期待只会让你到时候更不是滋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房产买卖平台 〓
〓 整租租房平台 〓
〓 生意买卖平台 〓

Copyright @ 2019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