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ouriermail》6月30日报道,周一早高峰期间,Translink行程规划器因技术故障瘫痪近一小时,数千人试图通过该网站查询布里斯班新公交网络的路线调整。
网站公告称:"技术人员正在紧急修复,期间可查阅纸质时刻表"。服务于8:30左右恢复。市议会交通委员会主席Ryan Murphy坦言压力巨大。他表示:"自2016年启动以来,这是市议会史上最复杂、最昂贵、最具挑战的项目。其成败至关重要。"
改革亮点与风险
成功愿景:若改革见效,郊区将形成"蜘蛛网"式微型Metro巴士网络,与主干道"超级公交走廊"无缝衔接。
失败后果:Murphy承认15%乘客可能面临车程延长或需换乘,但强调"多数人将受益,这是城市迈向大众交通的关键一步"。
历史教训:2013年Newman时期的公交改革因削减服务失败,留下"深刻文化创伤";本次改革承诺每年增加3000万次运力和16万班次。
今年初开通的M1线路(UQ至RBWH)已显著提升客流,但Metro巴士载客率常不足50%(每辆可载170人)。随着Adelaide Street隧道年底启用,班次将从5分钟缩短至3分钟。
争议焦点
弱势群体影响:Moorooka选区议员Nicole Johnston指出,St Aidan's中学学生和老年群体将面临复杂换乘,部分居民需步行超1公里乘车。
技术鸿沟:市议会停止发放纸质时刻表的决定遭批评,85岁居民反映就医出行困难。
区域不平衡:工党议员Steve Griffiths称,缺乏Metro覆盖的区域如Moorooka将面临"班次减少、等待延长"。
格里菲斯大学交通专家Matt Burke肯定改革是"布里斯班数十年来首次真正连接QEII医院等关键设施",但指出唯一跨城线路599/598仍存在"周末停运、绕行严重"问题。
RACQ的Michael Kane建议发展"高阶网络",采用18米长电车式巴士提升郊区接驳效率。昆州前LNP州长Campbell Newman提出的"BaT隧道计划"和轻轨方案均告流产,最终确定60辆电动Metro巴士配合新公交网络的折中方案。
图文来源:couriermail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