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ozyoyodotcom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最新统独民意调查独派,统派都不满意。

[复制链接]

1707

主题

2417

帖子

5万

积分

服务信息用户

Rank: 20Rank: 20

积分
51210

2015羊年勋章2014巴西世界杯猜球帝冠军勋章2014巴西世界杯纪念勋章2016猴年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hen8 发表于 2015-9-19 09:36:47
309 1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9月16日,根据台湾主流媒体定期针对民众所做的“两岸关系年度调查”,结果对于台湾的“独派”或大陆的“统派”而言可能都不满意。

在调查中,主张两岸“永远维持现状”的比率窜上55%,是近六年来的新高;而主张“缓独”或“急独”的比例反而较2014、2013年低。台湾媒体更进一步分析,民众认为两岸关系整体仍属稳定和缓。尽管习近平有“地动山摇”之说,北京也藉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大秀武力,而国台办一再展示对于“一中”的强硬立场,但民众仍认为“两岸开战”的可能性甚低。主张“缓独”或“急独”的比率,从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的新高(34%)降到28%的新低,扭转了人们对于“近年台独意识高涨”的认知。

至于统派(包含“缓统”与“急统”)近六年来一直维持在13%~15%,变化不大。

这可以解释为一部分人“激情冷却”,重回较实际层面的“维持现状”。为何如此?媒体分析可能是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声、也可能是实际的两岸和平及台湾前途考虑。基于实际(可以维持和平)的现况,多数人选择继续维持现状。

这样的调查自然各方都有解读。蓝营可以说,自己在过去执政的两岸政策受到多数人肯定;蔡英文更可以说自己维持现状的论述符合大家期待;大陆官方若看到调查,则可以说“台独”趋势下降,台湾民众乐于两岸和平。

这份调查其实反应出台湾人民在理性与感性中的矛盾。理性是,知道台湾在经济上与大陆密不可分、知道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知道大陆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知道两岸和平若破坏对台湾有致命打击……但另一方面,许多民众对于大陆一再强调的“九二共识”恍若未闻、蔡英文对于“一中”的拖延战术仍然买单、谁谁谁“亲中卖台”的言论仍甚嚣尘上。


这种矛盾在台湾非常正常。正如同曾直言“ECFA是包着糖衣的毒药”的蔡英文改口“对于ECFA概括承受”;正如国民党一方面高举两岸政绩牌,一方面却也害怕被套上“亲中”的标签;正如台湾民众一方面冀望两岸友好交流,一方面对于“九二共识”敬而远之。

“维持现状”这个选项其实也吊诡,在大陆往往被解读为“想独但不敢独的策略”,在台湾则往往被解释成“不想统但也不敢独的最好选择(或逃避精神)”。但是,维持现状至少给了两岸一个喘息空间。在台湾不独立(不给大陆的布局添乱)的前提下,大陆可以养精蓄锐,为抗衡美国做准备;台湾可以先缓一缓,好好思考自身困境出路。

台海和平,对于台湾尤其重要,想必蔡英文也明白。

那这就奇怪了──这些不正是国民党七年多以来选择的道路?怎最后变成“亲中”了?往后的执政党上台,在民意的监督下,又该如何拿捏分寸?

这份调查,对于大陆而言,不过是反应多数台湾人民的实际,台湾距离真正“为搞台独不惜一切”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对于台湾人及可能将执政的民进党而言,才要好好思考。两岸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国台办在9月16日记者会明确的提出“没有九二共识,协商坍塌”的表态。台湾许多人自然认为“常被吓唬,习惯了”,但若连未来执政党也是如此,前途真是堪忧。毕竟“从前的大陆”,与现在的大陆乃至于世界局势,完全不同。

两岸和平是珍贵的,对于在严酷环境下的台湾更是如此。但这需要台湾释出善意,而不是一味要求。

OZYOYO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沙发
QQ23 发表于 2015-9-19 10:03:18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房产买卖平台 〓
〓 整租租房平台 〓
〓 生意买卖平台 〓

Copyright @ 2019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